上世纪90年代初,我国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遗物玉带生砚实物资料,由台湾民间的文氏宗亲会寄到文天祥的故里江西省吉安县,被县文管部门妥加收藏,当时新华社发布了此消息,曾广受文史界关注。从彩照等资料上看,文天祥这方玉带生砚属稀贵的端溪老坑石质。砚身有一石脉,若隐若现,浑然天成。此砚形制朴拙,透发出沧桑气息。砚盖上镌有文天祥手书砚铭:“紫之衣兮绵绵,玉之带兮潾潾,中之藏兮渊渊,外之泽兮曰宣,呜呼!磨尔心之坚兮,寿吾文之传兮。”字体遒劲秀润,气韵生动,显示出砚主人是位颇具造诣的书法家。在这之前,我们都以为文天祥这一珍贵遗物已从世上失传,而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只藏有玉带生砚的砚铭拓本,为明末清初知名文人朱彝尊所拓。朱为浙江人,善诗文,精全石篆刻,颇有才名,当年有“北王(士祯)南朱(彝尊)”之誉。朱彝尊尤爱收藏历代古砚,如《旭日砚》等至今尚存世。
在清代中叶,文天祥的玉带生砚几经辗转,居然流入清宫,成为乾隆皇帝御用之砚,视若拱璧,亦不常用,置藏于三希堂内,乾隆自认有“十全武功”,他又雅好诗文,一生作诗万余首,但才气平平,并无多少传世佳作。他特意在这方玉带生砚上镌下他创作的《玉带生歌》,共169字,这首诗赞美了此砚的不同寻常,且借此褒赞忠于南宋、舍生取义的文天祥。当然乾隆仰慕前贤文天祥,还带有安抚汉族知识分子的意思。与他借南巡,去江宁府(今南京)拜祭明孝陵为明太祖朱元璋题写“治隆唐宋”碑之举如出一辙 .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