※学习导航
【学习目标】
1、理解文章主旨,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。
2、品味凝炼的语言,体会深沉的哲理。
3、了解文章说理方法上的特点。
4、注意与《直面苦难》比照,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。
【学法建议】
1、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。
2、联系现实生活,自我探究,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。
【课前预习】
1、作者简介
弗兰西斯培根(1561—1626),是英国16、17世纪之际的哲学家,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。他生活的那个时代,欧洲已经摆脱了中世纪的阴影,文艺复兴最辉煌的时期虽已过去,但它的余辉还没有销尽,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。这样一个历史背景,给培根的哲学打上了深深的印记。培根出身于一个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新贵族家庭,父亲曾任国王的掌玺大臣。他12岁时就进入牛津大学,大学毕业后,开始从政,先后担任过副检察长、检察长等要职,1617年为掌玺大臣,1618年任大法官,同年封维鲁兰男爵,1621年封圣阿尔班子爵。正在他官场得意的时候,突然被控受汇而去官,并被送入伦敦塔,但4天后便被国王下令释放。他的主要著作有:《学术的进展》、《新工具》、《新大西岛》等。他在《沉思录》中提出了“知识就是力量”这个著名论断。
2、资料链接
(1)背景知识
本文选自《培根论人生》。1957年,《培根论人生》在英国首次出版。至今四百多年来。它历经数次再版重印,几乎被译为人类所有的语言。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哲学名著,是欧 ..........